国际生命群落研究中心

青蒿素研究中两大尚存问题的生命群落学探讨——冯耀宗

论文

测试数据

|

作者:

测试数据

|

发布:

2022-12-11 17:23:45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获诺贝尔奖后有着下述两段重要谈话:“青蒿素的治病机理还未完全弄清楚,要继续研究。”“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一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获诺贝尔奖后有着下述两段重要谈话:“青蒿素的治病机理还未完全弄清楚,要继续研究。”“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一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上述谈话引出了青蒿素研究工作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青蒿素的治病机理是什么?二、青蒿素的研究为什么属于传统的中医药研究领域?它对中医药的发展有着什么重要意义?
作者根据《生命群落学》的观点,对上述两个问题,试作以下探讨:
1.青蒿素的治病机理:根据《生命群落学》定义中所指:“生命存活于群落运转之中”  的概念,作为生命体的疟原虫,以有性繁殖状态及无性增殖状态分别形成不同的生命群落存活于蚊虫胃及人体红细胞两个群落结构之中,并以蚊虫叮咬人体的方式,形成另一个“蚊——疟原虫——人体”相互联系的特殊生命群落,因此,凡是通过破坏“蚊——疟原虫——人体”这一结构运转的任何方法,都可以防止疟疾的发生。一旦人体受到疟蚊叮咬而使疟原虫侵入到人体红细胞后,便以红细胞中丰富的血红蛋白为食,在人体中组成了一个新的以保障疟原虫生存繁衍的“红细胞——疟原虫”生命群落,形成疟原虫在人体内物质能量交换转化的新的生命群落运转关系,它破坏了人体红细胞原有的群落运行体制,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不受干扰,在红细胞这一丰富血红蛋白的优良环境中,疟原虫不断地进行着无性繁殖,随着疟原虫群落的不断扩大进而严重威胁到人体生命群落的正常运行。
       当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进入人体后,其作用原理,按屠呦呦的说法是“将疟原虫饿死了”。“饿死”是一个生命群落学概念,是由于青蒿素进入红细胞后,阻断了疟原虫与红细胞之间物质能量交换转化的群落运转过程,使疟原虫失去了在红细胞中存活的营养环境进而失去存活条件而死亡,这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群落学过程。这一过程与西医普遍存在的直接“杀死”病原体的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杀死”是一个单纯针对病原体的化学反应过程,是把疟原虫孤立于群落运转之外的简单思维。“饿死”与“杀死”的两种不同方法,代表中西医之间的两种不同治病原理观念。
        法国科学家阿内——罗内尔,经过老鼠试验后得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很容易与血红素产生烷化反应,形成<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  。如果将这一结果按生命群落学观念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对青蒿素的治病机理的探讨将是十分有利的。可惜的是法国科学家把这一结果总结出的结论是:“这种<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消灭了这些寄生虫”,这一结论是把“<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当成了直接杀灭疟原虫的一种武器,这就又回到西医直接杀灭的传统观念上去了。更为遗憾的是,顺着这一观念,法国科学家试图合成一种与<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有着直接杀死疟原虫相同功能的新药。由于观念的错误,这一设想很难达到预想结果。
       从生命群落学的角度来思考阿内——罗内尔的这一试验结果:其治病原理可以按这样的科学假设给予推想:当青蒿素进入包括健康的或已被疟原虫侵入的红细胞组合成了<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这一协同体后,疟原虫均无法找到血红素食料而被“饿死了”,这是用一个新的成员(青蒿素),进入到红细胞,建立起一个新的群落——“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群落,使得群落中的有害成员
生命群落探索 研究The exploration and study on Living Community

     (疟原虫)失去存活环境而死亡的方法。从这一思路进行深入研究,可望得到一个青蒿素治病机理的全新科学结论。
      青蒿素成果的中西医定位:屠呦呦教授把青蒿素成果定位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这是一个明显的中医药定位。前述“饿死”与“杀死”的两种不同观念,代表了中西医不同的治病观念,西医的一切药物大都是以“抗”字(anti-)开头,意味着西药是以对抗、杀灭为主要手段;而中医没有杀菌消炎之说,”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病之本,如果说青蒿素进入人体红细胞形成了对人体有益的新的生命群落“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是为“扶正”,而用此“正”,将“疟原虫-红细胞群落”这一对人体有害的群落“饿死”是为“祛邪”,并可将青蒿素治病的生命群落学机理,作为中医”扶正怯邪”的例证,证实屠呦呦教授对青蒿素成果的中医药定位是准确的。
      另外,从青蒿素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目前对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不是青蒿素单体,而是包括由双氢青蒿素结构中的羟基制备的各类青蒿素衍生物(协同体),其中如屠呦呦发明的国家一类新药(92卫药证字X-66.61),其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复燃率低至1.95% [3] 。研究还证实了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组成的复方,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指数为7.6…… [4] 。这一系列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作者“生命群落学”理论中提及的关于生命体的活性是以生命群落结构整体进行表达的论点 [5] 。青蒿素以复方及协同体作为有效治疟方剂,对于目前普遍要求以西药的标准(单体有
效成份)作为中药药效标准的错误观点是一个有力批判。这一错误观点,完全违反了中药以群落整体(如君、臣、佐、使)体现药效活力的原则,成了中医药前进中的桎梏,也成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拌脚石。如果我们能以生命群落学为理论依据,从青蒿素的长期研究中总结出束缚中医药发展的这一严重桎梏,并制定以生命群落结构作为中药的药效标准,将是影响中医药发展及人类健康的一
大贡献。

End

国际生命群落研究中心

生命群落学开创者,二十一世纪以来,冯老先生在“人工群落学”、“植物群落学”的基础上创立了“生命群落学”理论,对生命的本质予以了全新的、科学的定义。对世界上的一切生命确立了严谨的评价标准。是当今从群落学高度研究生命大理论的世界第一人。

联系我们

电话:0512-5788 2889

电话:133 5805 6999

邮箱:contact@irlc.net.cn

地址:江苏省昆山市长丰路1号

关注我们

© 2022

国际生命群落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65287号-4